
类别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06-04 23:33:06 浏览: 次
PG电子钳工郑朝阳30年打磨郑朝阳的工作,很大一部分是为生产导弹配套加工工艺装备。一说导弹,大家习惯把它与“高精尖”联系在一起。正是因为导弹技术太高新、太尖端,很多零部件的加工无法通过自动化机床来生产,必须借助手工打造的工艺装备来保证加工精度。
在朱日和沙场阅兵和2015年“九·三”阅兵方队中,郑朝阳就参与了两个型号导弹的工艺装备的手工打造。甚至可以说,这些工艺装备的精度,直接决定着零件加工的精度,决定着导弹能否准确击中目标。
郑朝阳带领班组大胆攻关革新,出色地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:将自制丝锥改制成独特的菱形钻头,实现了某重点型号高强钢小孔精确加工,保证了型号定型批产;设计制作的联结套筒刻线工装,特别是某零件倒棱机的应用,使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;设计制作的电感固定环工艺装备,使某型产品加工效率提高了10倍。
在某项批产任务中,零件数量多、批量大,加工精度高、生产周期短,绝大部分零件都需要钳工进行手工操作完成划线、钻孔、打磨、弯曲成形等工序,工作量相当大。郑朝阳觉得,用老办法蛮干肯定完不成任务。他带领全组人员进行攻关,自行设计制造了刀具、钻模、划线工装、弯曲模等各类工具近100件套,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PG电子官方网站,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,最终保证了型号批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PG电子官方网站。
2012年,郑朝阳参与了我国首台三维辊弯成型样机的研发装配工作。这是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的一项民用产品,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非常高,没有任何相关的加工装配经验。他是项目技能操作带头人,堪称完美的“工匠手艺”发挥了关键作用PG电子官方网站,一个个其他企业无法攻克的难题都迎刃而解。
他不仅加工生产了无数零部组件、工装,还完成了对2000多个设备零部件结构的调整、组装和调试,将理想化的“设计原理”变成了现实,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。
目前,郑朝阳所在的钳工小组主要负责新型产品的制作。去年,某新型重点产品生产卡壳,企业领导直接询问郑师傅:“能不能干?能不能在次日16时前干完?”他边查看这一跨工种难题边回答:“能干,能按时完成。”最终,提前一小时交付了合格产品,避免了产品报废。
中国航天基金奖、首届北疆工匠、全国技术能手……40个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是对他最大的肯定。“我始终坚信,活都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。把简单的事做好,就是不简单;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,就是不平凡。我自己这么做,也要求徒弟们这么做,踏踏实实把活干好是第一位的。”郑朝阳说。